綠化微噴灌設備(坡地噴灌系統布置方法)
與人工澆水相比,微噴灌系統在邊坡綠化工程中的優勢有很多。 可以避免邊坡綠化工程中客土噴播等技術形成的營養基層和種子層的侵蝕破壞,減少苗木的人為機械損傷;可以在任何角度、任何位置的高陡坡上,在人車不通的地方澆水。均勻度高可以減少坡面徑流和局部水土流失;可控性使坡面表層結構不易板結,保持土壤團粒結構和一定時期的濕度,有效調節水、土、氣、熱、養分和微生物條件,為植物創造良好的生長環境;節水、省時、省力。 利用水泵設備對水進行加壓或將水自然滴落形成的加壓水通過壓力管道送入噴灌區,由設計配置的不同類型的噴頭噴出微小水滴,要求灌溉用水在灌區內均勻分布;同時,噴涂后表面不產生徑流和堆積;此外,噴灑水滴不得破壞土壤的團粒結構或損害植物。 為使噴灌滿足上述技術要求,規定了噴灌的技術要素,即噴灌強度和噴灌均勻性指標。 在噴灌過程中,只有當這兩個技術指標的值不低于標準要求時,微噴灌才能達到保水、保土、保肥、改善植物品質的效果。 1.在噴灌強度工程的規劃設計中,首先要考慮土壤的容許噴灌強度,特別是邊坡綠化中的基材配置。要控制噴頭組合的平均噴灌強度不超過土壤允許的噴灌強度,保證設計灌溉定額充分下滲,不造成積水或徑流。邊坡綠化中噴涂技術選擇的設備決定了附著在邊坡上的基材的強度。 容許噴灌強度是表征土壤入滲能力的一個重要參數,是指在噴灌過程中,某一土壤不產生水或徑流時的最大容許噴灌強度。 2.土壤含水量雖然上坡噴灌水量大于無風下坡,但實際上坡土壤含水量仍小于下坡,下坡土壤含水量是上坡的13倍。 在實踐中,坡腳的植物往往比坡頂的植物長得好,總體趨勢是沿坡向逐漸好轉。坡度越陡越長,植物生長的差異越明顯。 上坡水土流失比較嚴重,高坡受風力影響,水分蒸散速率比下坡快,使這一帶土壤養分層薄,不保水,容易造成干旱,不利于植物生長。 相反,在水量相同的情況下,往往會受到水壓的影響。下坡的水量大于上坡,下坡也是自上而下積累水肥,延長了土壤中的滲水時間。土壤營養層較厚,保水保肥性能好,所以下坡比上坡更適合植物的生長。